必一·运动万州体育场:江畔跃动的城市脉搏
傍晚的万州体育场,晚风裹挟着长江的气息掠过看台,塑胶跑道上有人慢跑,草坪上孩子们追逐足球,老人们坐在树荫下聊天……这座矗立在江边的体育场,像一颗跳动的心脏,承载着城市的活力与温情。

历史的见证者
万州体育场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,彼时它是万县地区的标志性建筑,红砖墙、水泥看台,承载着一代人对“集体运动”的记忆。1997年重庆直辖后,它经历过两次大规模翻新:2005年更换了塑胶跑道和草坪,2018年升级了灯光系统和观众席,却始终保留着老看台上斑驳的标语——“发展体育运动,增强人民体质”。

那些泛黄的记录里,1992年的四川省运动会足球赛在此举行,万县队主场击败强敌的瞬间,看台上欢呼如潮;2003年,它曾作为“三峡移民杯”的主场地,来自库区的球队在此切磋技艺,移民们的乡愁在绿茵场上化作团结的力量。如今,老看台的座椅虽已换新,但当年坐在那里看球的少年,如今正带着自己的孩子来此嬉戏——时光在这里折叠,成了两代人共同的青春注脚。
市民的乐园
清晨6点,天刚蒙蒙亮,体育场便苏醒过来。太极拳队伍在草坪边缘舒展身姿,剑穗随动作划出银弧;跑步爱好者沿着跑道匀速前进,脚步声与鸟鸣交织成晨曲;退休教师王大爷总爱坐在台阶上读报,他说:“这里空气好,还能看看年轻人运动,心里踏实。”
晌午时分,上班族们抱着文件走进体育场,在树荫下走几圈,午后的倦意便消散了大半。李女士是常客,她笑着说:“上班累的时候,来这跑10分钟步,比喝咖啡还提神。”
最热闹的是傍晚。 families拖家带口而来:孩子们追着足球满场跑,笑声惊飞了栖息的白鹭;年轻情侣手牵手漫步, discussing 当天的趣事;球迷们则挤在看台角落,用手机直播中超联赛,为远方的球队呐喊助威。社区组织的“邻里杯”篮球赛更是人气爆棚,各小区代表队轮番上场,场边啦啦队的加油声能传遍整个体育场。
运动的舞台
万州体育场从不是冰冷的建筑,而是孕育梦想的摇篮。市体校的教练说,这里每年培养近百名青少年运动员,有的考上了体育院校,有的成了基层体育教师。15岁的陈宇就是其中之一,他在这里学了三年足球,如今已是重庆市U16梯队的替补前锋:“每次站在草坪上,我就想起小时候爸爸带我来看比赛的情景,我想成为他的骄傲。”
除了专业训练,它更是大众运动的“催化剂”。每周六上午,“公益健身课”准时开课,瑜伽、普拉提、搏击操……志愿者老师们耐心指导,让上班族和老年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。去年夏天,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冲垮了临时搭建的露天舞台,可“万州好声音”海选仍如期举行——参赛者们撑着伞在湿滑的草坪上演唱,观众们坐在看台上鼓掌,雨水混着泪水,成了最动人的和弦。
当夜幕彻底降临,体育场的灯光次第亮起,像一串璀璨的项链挂在长江边上。跑道上仍有身影在移动,草坪上孩子们的笑声还未散去,老人们的谈天声仍在回荡。它不只是钢筋水泥堆砌的建筑,更是万州人情感的纽带、梦想的起点。在这里,岁月沉淀成故事,汗水浇灌出希望,而那跳动的脉搏,将永远与城市的呼吸同频。
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