必一·运动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必一·运动保定体育局:以体育之力激活古城新动能

保定,这座承载着燕赵风骨的历史名城,正以体育为笔,在新时代画卷上书写活力篇章。作为城市健康的守护者与活力的赋能者,保定市体育局始终锚定“全民运动、全域健身”目标,通过硬件升级、赛事破圈、青少深耕与文化融合四大维度,让运动基因深植古城肌理,让体育精神成为市民生活的新底色。

必一·运动保定体育局:以体育之力激活古城新动能

一、硬件筑基:让健身触手可及

“以前想锻炼得跑老远找场地,现在家门口就是健身房!”家住竞秀区的张阿姨指着楼下的智能健身驿站笑言。近年来,保定体育局以“15分钟健身圈”为目标,累计投入超1.2亿元,在全市布局社区健身中心52处、口袋公园健身角200余个,还针对老年人推出“适老化改造”——将传统器材换成防滑扶手、低矮器械,并配备专业指导员定期教学。

不止于社区,自然资源的盘活更显巧思。拒马河畔的滨水步道串联起骑行绿廊与瑜伽平台,大激店文创园内的极限运动基地吸引年轻人挑战攀岩与滑板;就连百年名校河北大学,也成了市民夜跑的“网红路线”。当健身从“选项”变为“日常”,保定的街头巷尾正悄然生长出运动的温度。

二、赛事破圈:让激情点燃城市

“2023莲池国际马拉松开赛啦!看,那个穿荧光绿的小伙子冲过终点了!”每年四月,莲池区主干道的欢呼总能引爆全城。这场由体育局牵头打造的精品赛事,不仅吸引了来自12国的5000名跑者,更带动沿线商户销售额增长30%。而“保定篮球联赛”则成了民间高手们的舞台——社区球队、企业联队轮番登场,决赛之夜体育馆座无虚席,呐喊声甚至盖过了空调外机的轰鸣。

赛事的价值远不止热闹。去年夏天,“白洋淀水上嘉年华”将皮划艇、桨板与湿地生态科普结合,单日游客量突破2万人次;“太行山徒步大会”则串联起狼牙山、易水湖等景点,让运动成为文旅融合的纽带。当赛事不再局限于竞技场,而是嵌入城市肌理,保定的每一次心跳都与运动同频。

三、青少深耕:让希望扎根沃土

“教练,我下个月能参加省运会吗?”在保定体校乒乓球训练馆,13岁的李明擦着汗追问教练。像李明这样的少年,正是体育局“体教融合”计划的受益者——全市中小学已实现“一校一品”(如足球、武术特色校),每周不少于3节体育课;体校与普通学校共建梯队,优秀苗子可直接进入专业训练体系。

除了竞技体育,普惠性青少年活动同样精彩。暑期“运动夏令营”开设击剑、射箭等小众项目,让孩子们发现兴趣;“校园冰雪季”则把滑雪模拟器搬进教室,即便没见过真雪,也能体验冬奥魅力。当青春与汗水碰撞,保定的未来正在运动场上跃动。

四、文化赋能:让传统焕发新生

“左脚踢裆,右掌劈砍……这就是我们保定的戳脚功夫!”在直隶总督府前的广场上,非遗传承人王师傅正带领市民练习传统武术。体育局联合文旅部门推出的“非遗+体育”计划,将戳脚、徐水舞狮等本地技艺与现代健身操结合,编排出《燕赵武韵》系列课程,既保留了文化根脉,又让运动更具烟火气。

这种融合还在持续延伸:在涞水民俗村,游客既能看杂技表演,又能参与“乡村运动会”;在安国中药园,中医药文化与太极养生讲座相得益彰。当体育不再是孤立的运动,而是与历史、民俗共生共荣,保定的文化自信正通过汗水与笑容传递给更多人。

从社区健身角的欢声笑语,到国际赛事的万人空巷;从体校少年的梦想启航,到非遗项目的古今对话,保定体育局用行动证明:体育从来不是冰冷的数字,而是连接人与城的温暖纽带。未来,这座古城将继续以体育为帆,载着活力与希望,驶向更加蓬勃的明天——因为在这里,每一个热爱运动的人,都是城市最亮丽的风景。

必一·运动保定体育局:以体育之力激活古城新动能

作者:momo119655,本文地址:https://yjmwwy.com/?id=112,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必一·运动「中国」官方网站

评论专区

留言:

在线报名

请填写您的电话号码,我们将回复您电话